西装人之间的对决:律师VS房产中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明律如是说 Author 陈明东耳西来
国庆长假的时候,我接了一个房产中介的骚扰电话:“大哥,你XX的房子卖吗?出租吗?”
回绝了他后,我顺嘴问了一句:“你们不放假吗?”他答非所问地说:“国庆容易出活儿,容易成单。”
那天我出门买菜时特意留心了一下,果然,各小区门口、十字路口、菜场门口、超市门口等地,到处都有穿白色长袖衬衫扎领带,甚至穿黑色或藏青色西装扎领带的房产中介在忙活呢。
那天上海是个大晴天,碧空无云阳光挺灿烂,气温有30度+。他们穿成这样,应该挺热的吧?
图文无关
这些房产中介可能不知道,有一帮子同样经常穿西装的人——律师,也在盯着他们手里的“蛋糕”呢!
时光倒流到十几年前,兄弟我刚入行时。
那时候,上海新进律师都要集中到野马浜的上海政法学院内集中培训几天。培训内容大约就是让相关部门的领导或业内大佬来教教规矩,说点儿职业技能,灌点儿鸡汤。把这些菜鸟律师整得一惊一乍、心潮澎湃、若有所思的。
我记得有一场,一个大佬讲上海律师行业有一块儿很辽阔的“蓝海”待开拓,那就是房地产交易时的律师服务,那就是现在被房产中介独占的那块儿以亿为单位的“大蛋糕”。
大佬说:“我去国外、去香港,发现人家那儿买房都去律师楼、律师行的,律师坐到那儿就把钱给挣了,这活儿还细水长流绵绵不绝,特别惬意。”
大佬又说:“你再看咱们国内,买房都是去房产中介那里的,那些中介啊…… ”
大佬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喝了口水说:“水平一言难尽啊。再说就算是优秀的房产中介,论法律知识应该也比不过在座的任何一位的。”
底下的新律师都很配合地露出自信、谦虚、小骄傲的微笑。
大佬巴拉巴拉,没变小魔仙,整了一串儿数据。
年代久远,具体内容我忘了。大意就是:光在上海,一年有多少多少亿的房屋交易总额!中介主要就是撺掇双方签个格式文本的合同,上下家就各收房屋总价一两个点的佣金,佣金就是好几万!XX万啊!XX个亿啊!
人均食用泡面、榨菜远超同龄人的新律师们当时就被这些亿啊、万啊的数字给深深地震撼了!我也是被深深地震撼的新律师的一员。
大佬接着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咱们律师齐心协力,把房产中介KO了,把这块儿业务拿下。咱们上下家一家只收0.5%,可以起草修订合同,可以给法律建议,完了再送半年个人法律咨询服务!咱们物美价又廉,英俊又体面,老百姓没道理不找咱们的。以后,老百姓买房卖房就不用去中介了,去律所找律师。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仅此一项,不考虑因此带来的潜在成案机会,上海每名律师每年都可以至少赚10万块以上!各位同仁,律师介入房产交易,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人均存款数额低于同龄人的新律师们当时就被这美好前景给整得热血沸腾、两眼冒光了!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老百姓买房去律所,找律师的美好景象一直没成气候,鲜有所闻。
那位大佬律师倒是言行一致,敢想敢干,在自家律所专门设立了相关部门,让部分律师专门干这个。听说没坚持太久,也偃旗息鼓、不了了之了。
参照国外的现成模式、先进经验,按照大佬纸上的数据、战斗力进行战术推演,律师应该能KO掉房产中介的。
为什么现实中,律师很难干得过房产中介呢?
我以前没想过这事儿,今儿有空,就瞎琢磨瞎分析一下。
原因一:没这个规矩
老外或港人房屋交易时去找律师,是因为当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要求、建议他们房屋交易时去找律师的,是强制或半强制的。
国外当事人进行房屋交易时,只有选择A律师或非A律师的自由,没有要或不要律师的自由。咱们国内没有这个规矩,当事人进行房屋交易时找不找律师都可以。
原因二:没这个习惯
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牙人,我国古已有之,一直存在。包括房屋在内的重要买卖,找牙人,是传统,是习惯。
现代律师是新生事物,没多长的历史。关键,买卖东西(包括房屋)要通过律师,国人没这个概念,更没这个习惯。
我国从商品房买卖产生起,买卖房屋通过房产中介就已经是一种交易习惯了,一直至今。而国外律师已经存在了比较长的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也有买卖房屋要通过律师进行的习惯。
原因三:律师少中介多
中国律师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了,但以万人人均数来说,无论是和外国律师比,还是和国内房产中介比,中国律师都输了。
而且,在人数少的律师里,肯做或者愿意做房产交易法律服务的律师也是很少一部分。
房产中介呢,上海哪条街没个四五家啊?一百米就一个店,哪儿都有。一个找不到或很不容易找到,一个很容易就找到,换成是你,你选哪一个?
原因四:律师只能代理一方且“胆小”
律师只能代理一方,其只能站在受托人的角度为受托人争取利益。房产中介居间时,可以两边一起说,一起服务。
啥意思呢?如果房屋交易找律师,理论上上下家要各找一个律师,至少得两个律师。房屋交易找中介,一个就够了。
再有,律师秉承底线思维,看啥都是风险,所以律师都是“胆小”的。至少在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时,律师都“胆小”得不要不要的。
请律师发表意见往往是这样的:“这房屋还没产权证,这房屋共有人太多且有人没到场或没出具委托书,这房屋有抵押,这房屋有查封,这人可能限购,这人可能贷不下款,不能做高房价,不能做低房价,不能签阴阳合同……”
律师能讲出一千零一个不买或不卖的理由。
房产中介就很简单纯粹:“赶紧买,肯定涨!还有好几个人也在看这房子呢!”又或者:“赶紧卖,过了这村没这店了,这人在看好几套房子呢!”
一个说得你害怕,一个蛊惑得你激动。
而且房产中介确实很拼。
我买房子时,当时上家在长城以北呢,为了不让别的中介抢单,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为了拿下这个单子。中介居然立即自费北上,第二天下午就把上家“劝”来上海和我签合同了。
我偷偷问过上家:“中介咋劝你的?”
上家说:“两个中介把我堵在家中,硬塞给我5万定金(我当时没给中介任何钱款),半劝半纠缠,还有略微的威胁,把我弄过来了……”
换成律师做房屋交易的法律服务,哪个律师肯这么干?哪个律师敢这么干?哪个律师会这么干?
所以,律师输得不冤。
所以,律师至今还很难从房产中介手里抢走这蛋糕。
不过话说回来,房产中介手里这块蛋糕确实很大,很让人眼馋啊。
2019年,全国房产中介收的佣金有2515亿元啊!
估计这个数字比同期中国律师的创收总额还要高。
但是律师和房产中介都是看起来收入不错但赚钱辛苦、且大多数人都是被平均下来也没赚多少钱的那种职业。
律师对房产中介手里的蛋糕一直念念不忘,但是房产中介却没法抢律师手里的蛋糕。从这个角度看,长此以往,律师倒是真有可能从房产中介那里慢慢抢到一些好处的。
如果有一天,你在上海街头看到一大群穿西装系领带着装统一的人在追打有人穿西装有人不穿西装、穿西装的有人系领带有人不系领带的一小群人,别害怕,那不是黑社会在群殴抢地盘。
那是因为律师抢了房产中介的蛋糕引发的非友好群体性肢体接触。
今天的瞎胡说就到这里了,纯属乱扯,各位看看就行了,尤其是律师或房产中介,当不得真的。
作者简介
明律:上海律师,陈明东耳西来是笔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推荐阅读